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國慶V.S.圍城──我們可以不政治嗎?







作者/鄭敏
喜歡文學,熱愛社會。有筆而不書寫會辜負這個時代,因此為文。想以更溫柔的力量堅持理想的國家。




二零一三年十月十日,舉辦國慶典禮的總統府前圍起了一架又一架的拒馬,政府官員在拒馬內享受普天同慶的和樂氣氛,隔絕拒馬外大批的抗議民眾。同一個國家,有一小群人說著國泰民安,無視外頭儼然十月圍城、烽火滿天聽不見人民的訴求,辜負去年投票日當天,每張選票背負的期望。

同天,我在臉書上看到有朋友批評在國慶日抗爭,認為國家生日不一起慶祝就算了,還要抗議、批評元首及立法院長官,認為如此行徑讓國家不光采。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去除國慶仍有三百六十四天還能抗議,為什麼要選在國慶日呢?
        
先不談國慶日到底是不是「國家的生日」,還記得中學時的公民課嗎?公民課談到國家的組成元素,分別是「人民」、「領土」、「主權」、「政府」,四者缺一不可。民主國家,人民行使公民權,投票選出政府管理國家;但並不等於公民權(Citizenship)只有投票那刻才被彰顯。平時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也屬於社會參與的一部分,走上街頭表達意見,是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並不會因為今天是什麼日子而必須暫停。
        
國慶日抗議到底會不會使國家蒙羞?公民本該對政治保有一定程度的關心,再健全、再民主的社會,不可能完全沒有社會運動。今日政府行事上產生疑慮,甚至出現問題,人民上街表達聲音以影響政府決策,不是展現台灣的公民素質提升嗎?政府若沒有問題,群眾也無需急於國慶時刻表示憤怒與極度渴望改變現況的想法,人民抗議的是問題百出的當局,使國慶蒙羞的不是抗議,是一個背棄人民的信賴、專斷的政府。何況許多時候,民眾的陳情及抗議是沒有任何官員願意出面的,國慶日百官齊聚,可謂天賜良機的抗議時間啊。
        
或許有人會問,這些行動與我們有關嗎?我們只是大學生,這些事情我們無從改變,為什麼要這麼政治呢?

在屏東教育大學,大學部有四分之三的學生已滿二十歲,是法定的公民,已能從法定程序經由投票決定國家的公共事務。即使未滿二十歲,關心社會是不分年齡的責任。為什麼要這麼政治,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政治之中呀!政治長年被簡化為投票、看政治人物的互動,其實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行為,就是政治。從小到大我們投票選幹部,是政治;我們平時走在鋪上柏油的道路,是經由政治規劃發包而成的;政府舉辦的國慶大典(和其他活動)、動用稅金施放的華麗麗煙火,都要通過民意機關的審核、討論、決議。還有校園內的學生自治組織。

關於政治,我們從無法置身事外。選擇不聽、不看、不了解、不清楚,是將自己安放在統治者喜愛的氛圍,因為不想知道,就不會關心、不會思考、不會懷疑,不會有統治者擔憂的抗爭行徑,不會反抗政府的任何作為。只有把握自身的公民權,方不會讓權力墮入有心操縱的人們,阻止有心人士為所欲為的可能。
        
想起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eller)的銘文,開始學習挺身而出吧!一個人的力量雖然不大,無數個「一個人」的力量,足以撼動整個國家。

起初納粹黨人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著他們追殺社會民主主義者, 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之後他們追殺猶太人,我還是不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最後他們要追殺我,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eller


※臺灣發生很多媒體關注率低但十分重要的事情,希望今天開始,可以一起關注這些事,讓臺灣更好:
1. 大埔事件











2. 反核











3. 反美麗灣











4. 捍衛軍中人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