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社會觀察】小步生活:讓生活,小步向前




作者/徐秀琴
一個自我認同處於游移但卻始終認真生活著的人。

國際商專企管科。東海哲學系。
東海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做過政治文宣。當過公司小主管。
婚姻讓我和三個可愛的女兒相識。
目前棄學從商,從事業務中的業務,一份有意義的工作。

  有沒有想過,在這樣同時充滿絕望與希望的年代,你想為自己、為周遭的人乃至台灣社會,做些什麼?或者,帶來些什麼樣的改變?沒錯,我問的正是你──此刻閱讀、品味著《Sat.祕密基地》創刊號的你,對於創造或者改變自己的未來,有沒有什麼樣的想法或者做法?或者,時間縮短一點好了,對於你的大學生活,目前可有設定任何的目標與相關規劃?

大學四年空白,怪誰?
  最近國內一位大學助理教授周偉航,在〈大學生應該避免的事〉部落文中,羅列出十種他在校園中最常看到的大學生類型,引起迴響。十種大學生類型,排名第一是「空白人」。很多大學生,書沒讀到,玩沒玩到,人生精華的時光,白白浪費,相當可惜。正因為多數年輕人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中,不易靜下心來進行自我的探索,愈來愈多的老師意識到,他們在教學上所面臨的挑戰,已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而是如何啟發、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  

  這兩年,「大學小革命」的風潮正在流行。大學校園裡,許多師生正共同努力,從自我、所學、在地文化及日常生活出發,尋找小革命的議題。近日接觸到的場景是中國北京大學榮獲首屆「十佳導師」的哲學系老師──李猛。他於
10月初應邀到東海大學的角落習齋,分享他在北大的求學與教學經驗。「角落習齋」是東海大學師生發起並促成的知性社群,目的是發想關於「大學生活的模樣」,並試圖把理念付諸實踐。演講當天,小小的習齋教室,人頭滿滿,每雙眼睛都發光、發亮地閃著、對應著。聽到中國北大也有讀書風氣下滑、知識朝向功利主義的趨勢,引起現場熱烈探討兩岸學習風氣的比較以及青年人的未來。一處濡沫知心的園地,憑藉的是一股對人文生活的渴求。有緣的師生,花了近二年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

想想:你所渴望的改變?
  很多研究指出,相較於國、高中生,大學生更重視的是個人認同與價值的養成,而大學階段確實也是個人建立自我認同與價值的關鍵時期。不妨問問自己:我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心志或者心智?想追求什麼?給自己訂定什麼人生目標?知不知道代價是什麼?知不知道要受教育,或者不用?知不知道走向成功的方法?所謂的成功真是想朝向社會主流指向的價值或者方向嗎?把這些事想清楚,十年、二十年後,你會在哪裡,答案已經清楚一半。 

  
這兩年,台灣政治崩壞,可貴是,台灣年輕世代,愈來愈多有知識熱情的年輕人,持續以具體的行動關心著這塊土地。一方面,近年風起雲湧的街頭公民運動,有許多懷抱理想的大學生參與抗爭。從集會遊行法、國光石化、都市更新、大埔事件、廢死、反核四到勞工權益等議題,可說不勝枚舉;另一方面,校園亦有學生積極投入創辦刊物,希望在校園與社會之間搭起一個交流的平台,或至少,鼓勵更多的時代青年,關注他們所身處其中的時代。面對國家機器的鎮壓,社會大眾的冷感,他們的努力,很微小,但也很巨大。

  當然,不是每一個大學生對於參與公民社會都有著同樣的熱情。你可以做、也應該做的是:想想你所渴求的改變或者學習,然後,持續地用具體的行動實現。盧廣仲以歌曲創作傳達吃早餐的重要。小步生活編輯群用創辦刊物表達他們對地方的愛。你的內心,是否也渴望做一些正向的改變、不一樣的學習?有人要求自己每年出一本詩集、有人發起組讀書會、背包客的年度互助旅行、晨起運動減肥、集體上書要求系上改善課程安排,乃至以步行環島的方式發起反思主流價值的新時代運動……。

 你的小步生活,從哪來,往哪去?不妨想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