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老是在這李──老李的慢空間哲學

破土而出的幼苗,象徵老李微小卻十分堅韌的在地精神。 


文/攝 鄭郁芬

位於屏東市林森路上的老李生活藝術空間,簡約的招牌、親和的店名,安靜地與在地的民生、信仰共存於一條大街的一隅,不留心注意,很容易就會錯過這樣一個別具巧思的替代空間。空間的負責人為同屬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畢業的陳建利(阿利)與郭奕辰(一層),兩人於大學期間即有成立一間自己的工作室的打算,畢業後,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兩人共同尋覓、規劃、整理出了老李。老李的成立在於打破藝術與人的距離,目前規劃空間的一樓為藝術展演使用,二樓陳列部份文創商品與老李喜愛的書籍,並提供水果汁與輕食的選擇。

一樓空間提供策展與表演活動使用。
老李的前身是一個什麼樣的空間?選擇這樣的空間作為藝術呈現平台的原因?
單純喜歡這樣的空間,有與之前對話的感覺。
之前騎樓多是做小吃生意,內部是小吃店的座位,因為做過太多次生意了,牆壁貼了很多東西,地板也都是油垢,整理花了一些時間與功夫。這棟建築是與隔壁棟一起建成,長得一模一樣,特別喜歡它的窗花,外觀也相當討喜、可愛,二樓還有一個隔間,感覺蠻有可塑性與想像的空間。有些人會在老屋外觀拉皮、將舊的建物敲掉,很幸運這邊有完整的保留下來!單純喜歡這樣的空間,有與之前對話的感覺。」

理念反應空間的樣貌,老李成立的背後是基於什麼樣的理念呢?
我們希望一般的民眾、孩子都能接觸藝術!
以往看展都要到文化中心或高雄,展覽的內容也多為傳統、大型,且具一定專業水準的作品,民眾對於展覽的內容多抱有距離感。要怎麼讓民眾能夠更接近藝術創作?像替代空間這樣的地方,不一定如同美術館這麼專業或須具有美術背景的創作人才好申請,我們希望一般的民眾、孩子都能接觸藝術!只要有創作的熱情,無論攝影、插畫,有自信發表自己的作品,我們都可以在這提供您展覽。」


通往二樓梯間的牆面,盡是老李親民的logo。
如何讓一般的民眾了解進而認同老李的理念呢?
希望大家養成看展、接觸藝文的習慣,因為美的東西就像音樂一樣,是必然的存在。
「我們提供場地讓有心創作的人士來發表作品,讓前來觀展的人覺得自己也可以做得到,進而也嘗試自己創作。為使民眾了解到創作背後的價值更大於一幅作品表面的定價,我們醞釀這樣的氛圍,提供民眾了解藝術真正價值的管道。希望養成大家看展、接觸藝文的習慣,因為美的東西就像音樂一樣,是必然的存在。」

經營老李至今,與當初「打破藝術予人的距離」有沒有碰到什麼困難?
曾有客人在展期問過老李:「請問你們現在還在裝修嗎?」
「老李的常客為家庭,晚飯後,常見一家人來散步、看展。我們曾試圖用各種方式去消匿距離感,但多少還是會有距離的感覺。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有客人在展期問過老李:「請問你們現在還在裝修嗎?」因為展覽空間多以平面展示為主,空間空蕩蕩的難免會有些距離感,民眾若於門口躊躇不前,就會直接邀請民眾進來參觀!也曾試圖不關門,但會有灰塵、排骨味(老李旁為便當店)、冷氣不涼……等等問題。」

二樓冰菓室是一開始就有的規劃嗎?
偏實驗性質的東西,讓空間充滿可能性。
「今年四月才開始規劃冰果室。二樓一開始為老李的工作室,幾次有人詢問二樓有無開放,才計劃將空間分享出來供大家交流。念大學時,非常喜歡能夠代表台灣的東西,接觸過水果禮盒包裝,實際走下鄉與農民交流。印象中,早期的台灣有很多家冰菓室,每個地區都會有,加上自己喜歡喝果汁,便將二樓打造成一個安靜的輕食空間,再放些自己喜歡及搜集來的書供大家閱讀。」


寧靜、舒適的冰菓室空間。

在台南念書的經驗有沒有影響兩位看待屏東的方式?
一種悠活感、生活的情調。
「住在台南一段時間,喜歡台南的步調與傳統小吃給人的溫度。屏東雖也有二手書店,但多為漫畫、參考書,總感覺屏東少了一些地方的情調。這幾年,才陸續看到一些文化的連結發生,像是藝文空間與咖啡店的興起,唯創意市集還是比較少見。」





身為以在地自居的店家,對屏東有什麼樣的想像?
屏東其實有一些可愛的小店與異於其他地方的風景。
「有了代步工具後,常會騎著車在街上晃,發現屏東其實有一些可愛的小店與異於其他地方的風景。然而愈來愈多大集團的進駐,對比在地的盛衰,希望屏東可以有多一些具人情味的特色餐館或書店!之前縣政府著重推廣屏東縣的觀光,藝術近年來漸漸被重視,期待它未來的發展。」


老李負責人:一層(左)與阿利(右)。
未來有希望在空間中加入哪些元素或突破嗎?
希望有一些立體的展覽、當代藝術在空間內發生!
「剛開始規劃有很多藍圖:音樂、講座、戲劇……等等偏實驗性質的東西。今年大多是以邀請的方式,邀請創作者參與空間的創作,民眾可以透過展覽更明白空間的運作。未來希望有一些立體的展覽、當代藝術的作品在空間內發生,或是再多加入一些創意、有趣的展覽內容。之後會再做局部的調整,一、二樓的室內規劃,也會與現在不太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