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鄭郁芬
在面臨市場飽和與傳統市場予人的髒亂印象下,北區市場於民國62年成立,在市公所的規劃下,原本集散於街道上的攤販,都有了固定的攤鋪與編號,傳統市場自此有了理念與秩序。隨著時代的演進,傳統市場再次面臨大型超商與民生消費習慣轉變,民國97年「北區市場自治會」於焉誕生,不甘市場獨有的鄉土民情與議價文化,在講求效率、美觀的現代化社會中被取代;他們積極參與經濟部推動的樂活市場計畫與競賽;與學校課程合作,招募學生進駐市場擔任「一日店長」;利用攤販的公休日,前往曾獲優良市集的市場觀摩……等等,突破大眾對傳統市集的刻板想像,在為了讓傳統市集的精神被看見、文化得以被保留與傳頌下,踏實地耕耘著。
獨樹一幟的樂活市場
配合經濟部樂活市場的計畫,北區市場每年都有不一樣的主題,今年是以「妖怪」作為市集的包裝:走進廊道乾淨、明亮有序的市集內,用心觀察,可以看到部分攤販在自家的招牌上懸掛骷顱頭、大型蜘蛛、神祕面具……等等,極具巧思的裝飾,果然妖怪市集。市集內,已有23年肉攤經驗的莊大姐與我們分享,除了以道具活潑市集外,樂活更重要的精神仍在於“攤販對自我要求的落實”。她興奮地說道:「我的豬肉攤原是白色的壁磚,我會在上面貼貼紙綠化它們;壁柱我會用軟墊盤起,我可以在上面貼一些豬肉烹調的分享,或是我想與客人分享的小知識。」
體現1 + 1 > 2的產學合作
市集早期是以種類異同分配攤販位置,日漸,有的攤販負責人年紀大了、家裡的孩子也不願承接生意,遂演變成徒有招牌的閒置攤位。為使空間充分被利用,一方面也期待著市集可以有第二代、青年的力量注入,北區市場邀請大仁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的學生,進駐市場擔任「一日店長」。自治會規劃空間,供學生學以致用,將自製的醬油、肥皂、花茶、傳統糕點……等等,搬上檯面,以融入市場文化的姿態,加上新生代的創意,更活絡了市場的氣氛,進一步吸引不同族群的客人上門。
市場位址:屏東縣屏東市斯文里中正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