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那些我在學校缺席的日子──在家教育的理想與實踐


文/鄭郁芬
圖/王妃靚 提供

熄燈的辦公大廈旁,甦醒中的補習班比鄰而立,家家掛出保證及榮譽榜單,吸引家長送孩子來進補,引發路人、學子旁觀的焦慮及恐慌。103年,我國正式延長國民義務教育至12年,教育既有的爭議與延伸的問題尚未被解決,延長義務教育的年限,迫切讓人思考體制下的教育,帶來的究竟是平等地輸出?還是單元、被動的受教環境?進步的政策?還是學位競賽的包裝?

學習從來不必刻意,習慣分類學校等級,也使求知不再單純。

在家教育之前──
民國98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台灣南部與東部地區,多起失蹤、滅村的消息,在台灣的歷史烙下沉痛的印記。位於屏東的大社部落,也深受這場風災影響,部落的族人不得不選擇離開山上,遷居山下的永久屋。災後,只有一個家族選擇留在原鄉重建,並讓孩子們回到部落受教育、參與體制外的教學……

飛飛,一位曾經嚮往公關行業的女孩,視推動城市進步、文化活動為理想,直至接觸到NGO組織、進一步踏入風災災區,協助紀錄當地人的心路歷程與重建過程時,她才發現底層的生活問題都沒有被解決,儘管廣告行業乍看光鮮亮麗,卻仍無法了解社會深層的問題是什麼。
飛飛將相機帶進部落,讓孩子們可以嘗試不一樣的發聲媒介。

「毋須教導孩子應該記錄什麼,因為他們都有最真誠的感受;況且最重要的是──如何成為一位勇於感動的人。」
擅長攝影的飛飛,首先發起了「流浪相機的活動」。她帶著募集到的二手相機,來到偏鄉,讓山上的孩子體驗攝影、認識攝影師這項職業。帶相機進入部落,不全然只是個公益活動,飛飛說:「相機這個媒介是孩子發聲很重要的工具。對於災區或是偏鄉地區的孩子來說,不管是網路、相機,還是紙筆,如果一直沉浸在同一個媒介裡,他們很可能就會忘記自己身上其他的可能性,我們就是透過其他的媒介,讓他們能夠藉此說出不同的話。」

非師範體系畢業的飛飛,沒修過所謂的教育學分,在與大社的孩子接觸後,也漸漸累積了自信。現在是五個孩子的老師,飛飛笑談一路走來遇到的家長與工作團隊:「我們很幸運遇到了相當獨立的家長,他們在建立自學這個觀念之前,早已思考過一、兩年;而身為八八風災的重建戶,他們是從『重建生活』這個概念,來看待孩子應該如何面對未來的學習與成長。」在聊到公部門對於在家教育的評鑑標準時,飛飛回應:「資源的多寡與老師有無受過正規的訓練是其次,重要的是──這個孩子能夠透過我們看見什麼、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在家教育是一輩子的事,只要孩子待在這個家庭,他在過的生活就是『在家教育』。」自學乍聽之下很勇敢:突破傳統教育印象、不受體制箝制,其實背後充滿著艱辛與漫長的過程。家長會擔心老師們帶山下便利商店的糖果上山,小孩吃現代的糖果、餅乾對身體不好,進而也會影響到山中雜貨店的生意;而使用電子產品,可能會導致小朋友沉迷其中,而忘了向大自然學習。「我們要學習去跟家長、孩子溝通這件事──我們並不是有意讓東西入侵到他們的生活,而是因為這是人與人間的交際必然的接觸。孩子可能有一天下山也會接觸到這樣的文化,當他在接觸到這樣的東西時,會有什麼樣的文化衝擊?又應該要怎麼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話?」飛飛說。

面對外界對於在家教育的誤解和臆測,難免會引發家長與老師、孩子們的焦慮;然而,飛飛在意的是,焦慮有沒有辦法帶動團隊思考,讓孩子更清楚自學的目的。她說:「雖然漏掉了教科書上的內容,但我們又學了哪些是教科書上沒有的內容?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家長也會自己檢討。」

「我覺得人們去學習說出自己的需要也是一項功課,透過在家教育來教我們練習把需求說出口。」
飛飛最近在思考的是──「社會資源分配」這件事。「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要靠自己、要獨立,但獨立並非完全與人隔絕,這樣的教育方式,反而讓人將真正的需求埋在心裡。當一個人連基本的需求都不敢表達時,這才是問題的開始。」溝通才能夠使誤解愈來愈少,資源得以被妥善運用,便不會糟蹋了他人的一番好意、造成彼此的負擔。

「在家教育」的即時、彈性與適性而為,對比當代教育體制下的填鴨式、大班制、催趕課程進度的上課節奏,前者較能自由地安排教學時間、視孩子的學習程度調整課程內容、切身地觀察孩子的需求及發展;然而,會選擇在家教育的家庭,各有不同原因:宗教因素、為了對抗體制、孩子適應不良等等,其中,有些家庭是受限於居住地距離學區的路途遙遠,才選擇了在家教育。在家教育確實幫助到一些無法負擔高額交通費與分身乏術的家庭,在折衷的政策與資源的串聯下,偏鄉地區的孩子們也得以體會知識的力量、因學習而富足。

※ 飛飛理想中的大人模樣:小時候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只是一直想長大,看看外面的世界。現在我理想中的大人是像我媽媽那樣,很堅強、開朗、有自信!因為我們家有一位很嚴肅的教師爸爸,媽媽這個角色便顯得很不簡單!根本是企業中的CEO啊,又要照顧小孩、安撫老公。理想中的大人是有自信的女性形象。現在比較符合我理想中的樣子,是自在,但仍不到自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