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看見屏東:屏行與小草大樹

採訪、整理張雅婷
圖 /Janna提供

Josh,土生土長的台南人,自從去年,開始愛上屏東這塊土地,無論是生活步調、食物、天氣,都逐漸令他著迷。

Janna,土生土長的屏東人,因從異鄉人眼中看見故鄉的美,於是決定,把對異鄉的愛慕打包回家。因為想逛市集,但屏東沒有,於是將羨慕的心化成行動的力,搭上好運,開始耕耘「小草大樹」......

兩人因為一把吉他琴頸腰折而相識,在冬暖的時節,決定一同「屏行」在「小草大樹」,告訴大家關於屏東這座城市的美好。



播種——活動的開端

「屏行」是從屏東開始的意思,希望透過這次的屏東熱音巡迴表演,能讓更多人對這片土地有更深的認識與認同。這次的活動最初是由屏東商業技術學院熱音社社長──脆迪──發想,然後其他學校的熱音社社長一同構想。Josh在這次的屏行巡演中,收穫很多,他說:「屏東不是一個路經墾丁的城市!」這是某一次和前輩交流時,打動Josh的一句話,希望將來屏行也能有屬於自己的歷史和故事。受到高雄「大港開唱」及謝銘祐老師在台南發起的「南吼音樂季」感動,希望屏東也能有屬於這片土地獨有的大型音樂季,用音樂帶起對這片土地的歸屬感,於是讓一直在玩獨立樂團的他,決定聯合屏東五所大專院校的熱音社,一同在屏東巡迴表演,讓大家看見、享受這些在地的音樂創作與交流。


小草大樹logo
「小草大樹」提供一片土地,讓小草、樹扎根。從前Janna未曾注意屏東的好,對於這樣的情懷,卻有很深的感悟:「我們同是故鄉人,也是異鄉人;心在哪,何處是鄉。」雖然身在屏東,但心裡對異地的羨慕,反而卻讓自己像是異鄉人。直到結識兩位身在屏東的外地人,從他們口中聽見對屏東的熱愛,才開始反思,決定辦市集。在籌備的過程,她去逛了台南的「色之古」市集,在那片土地上看見人們的簡單,更確定了小草大樹帶給人們的精神,回歸簡樸,想做這件事情,就去做吧!


發芽——活動的雛形

Janna在籌備上一開始感到十分困難,因為出身幼教的她不清楚屏東這個領域的生態,投入接觸後才發現,原來屏東早已有許多人為這片土地紮根,少的是一股凝聚的力量。小草大樹希望能夠讓更多在地創作者走出來,用各種藝術形態表現他們心中對土地的熱情、自由發揮想像。幸運的是,正巧碰上「屏行」的巡迴演,於是決定乘著這股風浪一同向前行。透過Josh的支援,「小草大樹」得以和「屏行」結合,在追求相似的目標下,創造文藝聯合的概念,吸引人潮,讓屏東人認識屏東、讓更多人傾聽關於這座城市的故事。就像《看見台灣》裡頭說的:「是我們站得不夠高,所以沒有看見台灣(屏東)的好。」讓一起漫步在屏東這片土地上的人,用心感受它的美好!


茁壯——活動的感動

12月3日屏行夥伴們在屏教場的合影。
經過這四場的活動,各個學校的熱音文化相互交流,在學校風氣的不同的洗禮後,造就獨有的音樂創作風格,也在表演中相互比較、改進,成為彼此進步的力量。Josh:「希望在未來能寫出更多自己的歌,也讓更多音樂人嘗試去創作並相互交流,創作這片領域十分廣泛,期許有更棒的作品出現,看見更多音樂季結合屏東在地文化而產生,讓更多人認識屏東、讓更多人認識獨立樂團。」文化透過傳承演化,而現正能夠做的就是從身邊的同儕開始傳遞、交流,因認為文化扎根的重要性,所以更應該要從一地的未來族群──學生──開始。

12月10日,屏商場市集來了一群很特別的人們,
他們用音樂、表演,討生活,
沒有粉絲專頁,沒有宣傳,
走到哪,是哪。

四場市集中得到樸實的感動——回歸生活的簡單「市集帶來的收獲,從人們臉上的笑容收割!感謝這些人打包快樂的行囊,來到這片土地與大家分享。藝術是每一個人對生命的累積,所以小草大樹希望提供一塊簡單、空白的土地,不必過多花俏的裝飾,就讓想要表現自己的人,可以在小草大樹的土地上盡情發揮,分享藝術;同時感謝走端的前輩們,如果沒有他們,活動不會如此圓滿。」

最後,Janna說道:「草和樹和土地的關係很直接,就像人和土地的一般。小草大樹,是農人、是耕者,播撒種子,將文化埋在土地裡,散場之後,土地歸零,但那氣息將會存在土地和人們的心中,我們都是,如同草、樹一般。」於是取名:「小草大樹」。


受訪者:圖左Josh、圖右Janna
Josh—來自台南,屏教熱音社社長、少年白吉他手。
Janna—屏東,小草大樹的Janna、Janna & TOMS 的Janna。







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高屏舊鐵橋事件簿(一)往日時光







作者/鄭敏

喜歡文學,熱愛社會。有筆而不書寫會辜負這個時代,因此為文。想以更溫柔的力量堅持理想的國家。


  「嗨!屏東!」火車行過高屏溪,駛入屏東地區前,目光總會被河岸佇立的篤實橋墩吸引,上方存有鋼桁架結構的部分橋身,昔日磚紅的色澤被時光洗刷泛白,溫柔守望溪畔,迎接每個返鄉游子與光臨屏東的旅人。她曾經接軌高屏二地的繁榮,將屏東豐饒的物產沿縱貫線送往臺灣各地,飽食土地的恩典;當屏東繁榮不再,她載承欲外出打拼賺大錢的南方囝仔,與離鄉求學的莘莘學子,離開故里,留下綿延的鄉愁。

     
  她是下淡水溪鐵橋,現在人們喚名「高屏舊鐵橋」。

        十月二十九日,民眾聚集在屏東縣政府大廳拉起布條,抗議二樓內正在舉行的「屏東縣縣立殯葬專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大會。縣政府環保局一度取消可以現場登記入內旁聽的五個名額,排除公民參與的權力,反對高屏溪舊鐵橋旁蓋火葬場的「愛鄉護土自救會」成員,與環評會主席暨環保局局長林雅文產生口角、爆發推擠;之後主席帶走十一位環評委員離開環評會現場,前往三樓的會議室閉門會議,並以層層警力包圍,阻擋抗爭群眾。當天環評決議出爐,以贊成九票、棄權一票──有條件通過!當晚守候到晚間八時的抗爭民眾得知結果,有人激動落淚;三十一日自救會在「左岸。高屏溪」粉絲專頁發表聲明,表示「將走行政訴訟」。

        這座載負屏東人感情的高屏溪舊鐵橋/下淡水溪鐵橋,一九一三年竣工。全長一五二六公尺,較當時被稱為日本第一大橋的鴨綠江鐵橋[1]長一百二十二公尺,一躍為「東亞第一鐵橋」。日治時代初期,臺灣內陸交通不便,雖有各市鎮、村庄的聯絡道路,跨地區市鎮的道路卻相當缺乏,僅有「基隆-新竹」段的鐵路。基於全面開發殖民地,日本政府開始建設縱貫線鐵路,帶動西部地區產業飛速發展。一方面打算拓展屏東平原開發,另一面準備環島鐵路建設,縱貫線自打狗(今高雄)南進到九曲堂,又從九曲堂-阿緱(今屏東)、阿緱-溪州(今南州)持續南下建設,是為潮州線。「九曲堂-阿緱」區間最困難的部分,正是橫貫下淡水溪(今高屏溪)的鐵橋工程。總督府延長國有鐵道前,乃由台灣製糖會社的私鐵[2]聯繫外界,然而全臺灣第二長河的下淡水溪,每逢雨季水勢洶湧,河床經常淹沒鐵道,阻斷對外交通;因此決定南下延伸國鐵後,重新架設鐵橋,台糖私鐵則用於運輸建材。工程屢受洪水影響,先是私鐵沖毀、改由水牛車運輸;後碰上南岸潰堤導致工程延後,加上九曲堂地區瘧疾猖獗,全心投入工程督造的技師飯田豐二不幸病倒,留下尚未完工的鐵橋與妻小撒手人寰。一九一三年底完工,飯田技師的好友小山三郎在鐵橋北方立下紀念碑,並在啟用儀式舉行祭典,感念犧牲的英靈。鐵橋連接日治中期商業貿易發達的阿緱街,一車車糖、米自產量豐碩的阿緱地區送出,見證屏東最富裕的黃金時代。一載,便是七十八年。

江海主編:《屏東舊夢:從老照片看老屏東》
屏東縣文化局,2004年7月。 
  電氣化的高屏溪新鐵橋啟用後,已屆使用年限的舊鐵橋於一九九二正式年除役,卸下運輸責任。由於盜採砂石猖獗,河床下降導致橋墩裸露,飽受高屏溪湍急水流侵蝕,嚴重影響鐵橋安全,雖然曾嘗試蛇籠保護,但效果不彰,加上當時考量除役在即,便無修繕打算,功成身退後,臺灣鐵路局有意拆除高屏溪舊鐵橋。高屏地區地方人士與文史工作者得知消息,認為高屏溪舊鐵橋深具歷史價值,是重要的文化資產,且是屏東人「家鄉玄關」的共同記憶!幾經奔走,免除其拆除的命運,一九九七年指定為國定二級古蹟,朝鐵橋文化、高屏溪沿岸自然生態兩者結合的遊憩路線經營。即使二○○五年至二○○九年間幾次颱風,高屏溪暴漲沖走部分橋墩,鐵橋毀損,過去橫跨高屏溪的壯麗景觀不再,高屏舊鐵橋兩岸的公園仍是民眾攜家帶眷遊樂的好去處,許多影像拍攝亦喜愛至斷橋處取其特殊景致。

        高雄段的舊鐵橋目前為生態公園,是親近溼地生態的好去處;屏東段的舊鐵橋卻從二○一○年開始,年年面臨即將與火葬場比鄰而居的窘況……



[1] 鴨綠江鐵橋,1909年日本殖民時興建,橫跨中國與朝鮮(北韓)國界,於1950年韓戰爆發時炸毀。
[2] 私鐵,指私有鐵路或民營鐵路。日治時期許多會社運輸物產,建造私鐵方便運送。

冬季號活動預告

還在煩惱要如何充實即將到來的長假嗎?除了與家人、朋友相約吃喝玩樂,不妨參考第二期小編們為大家精選的活動:有音樂、戲劇、展覽,還有小草大樹的市集活動!趕緊呼朋引伴、親自來體驗多元、正港ㄟ南臺灣文化吧!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Sat.祕密基地》冬季號 內容搶先看!

走過一個又一個漫長的冬夜,小步生活冬季號也正一步一步成型囉!即日至1/7,我們將陸續於blog及臉書粉絲頁上,分享刊物的內容給喜歡我們的讀者們!對於創刊號《屏東現場》仍意猶未盡的朋友們,請不要錯過第二期的《談情說愛》啊!對土地的愛情、同性間的感情、對一間店的深情,以及面對舊情的心情;在冷颼颼的季節裡,希望透過文字遞予讀者們些許共鳴與溫暖,在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裡,也請大家多多指教!
--------------------------------------------------------------------------------------------------------
特別收錄
12/30 高屏舊鐵橋事件簿(一)往日時光

封面故事
12/31 兩鄉情趣──屏行 X 小草大樹
1/1 愛情不用翻譯──電影中的同性戀 談多元成家與媒體素養
1/2 書店不死──三餘書店 書市在台灣的現況與發展 
1/3 學著說再見──分手博物館 潘家欣談分手

專欄
1/4 關於告別
1/4 攝影的自我實現
1/5 謹慎地穿梭在巷子裡的角落──老貓偵探社
1/5 咖啡、是夢想,也是戰士最初的盔甲──戰士x You cafe

思啥咪計畫
1/6 細漢時陣ㄟ早頓──就是這個味兒
1/6 麵對眷戀──吃出心滋味


1/7 Sat.祕密基地》冬季號 電子書出版!
--------------------------------------------------------------------------------------------------------
好聚,好散。
獻給內向的你/妳,與所有因小步生活而起的緣份。

來到十二月,工作、資訊紛沓而來,一年即將告一段落,小步生活逐漸步上軌道,受到來自各方善意的對待與關注,除了心存感激,同時惴惴於這些原本不屬於團隊的光輝和浮躁。平安夜,與友人散步街頭,難得將紊亂的思緒吐出,濕冷空氣中,並肩的默契與秩序,給予安穩及自在的談話空間。同窗四年,恍如昨日。回首,老友皆有了新伴侶與陌生的臉孔,只有你仍一身孤獨、簡樸,無聲地向我走來。我總覺得自己沒資格與人談感情,你說,愛是萬事萬物,無須先愛自己,才能愛人。在被人質疑自己沒有愛人能力時,你總讓我覺得安心。

籌備創刊號時,一瞬之光,教我跌坐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有人在叫救護車、有人在耳邊叫喚著是否仍有意識的我,我被三名高中生攙扶至路旁,接著被救護車送往急診室。跛著腳,離開醫院,日子照常前進。看似無傷大雅地上班、上學、平靜接受夥伴即將離開團隊的消息、固定前往老地方,一個人安靜地解決三餐。我想我應該說些什麼,試圖挽留或者感到抱歉,但無常的事事,接踵而來,我竟只能讓眼淚像繫在弦上的箭,束手無策地任由其在夜裡發洩。

短短半年,發生了許多讓我來不及整理與好好應對的悲歡離合,情緒總是隨著外界的影響,時而唐突地發笑;時而替自己的不合時宜感到灰心。渾然不覺,這些日子所投入的情感,將醞釀出今日的小步生活。


我們賦予愛太多期待與好聽的說法:我喜歡的工作、我的夢想,我愛的人。這些無非日常,若非經他人提醒,我們仍汲汲於所謂「實屬難得」。愛,難在實踐與捨得,好比受惠於土地的感恩之情、遊走於社會邊緣的人權議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緣份。給予愛更加寬容、及時的定義;面對摯愛的離去,學習釋懷及祝福。全然地信任──尤其感謝佳德、秀琴老師、Janna、小步生活所有的夥伴,以及因小步生活而起的緣份。祝福,所有拿起刊物的朋友們,找到屬於您「愛的真諦」。
                                                                 
                                                             
                                                                                2013,平安夜  總編輯  鄭郁芬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