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劉薇
屏東三地門部落的原住民以魯凱族跟排灣族為主,兩個族群帶給我的感覺很相像;不管是衣著,或是以百步蛇為尊的傳統。關於百步蛇,更有說不完的神話故事。
在三地門文化館裡,可以看到許多以石板岩為底的壁畫,上面刻畫了許多當時的神話故事,其中百步蛇、原住民的圖騰與陶壺時常出現。排灣族認為,祖先所居住的地方就是陶壺,而它也是排灣族三寶之一。(三寶指的是陶壺、青銅刀、琉璃珠)
兩族服飾相像。以十字繡為主的是魯凱族,
以綴珠裝飾的是排灣族。
|
照片中後方乃是文化館之三寶廣場, 以陶壺為頂,青銅刀為柱,中間則放置琉璃珠 |
我們也走訪了兩個部落,一是德文部落,另一個則是在八八風災後建置的永久屋群──禮納里部落。
德文部落位處偏僻,需要辦理入山證才能進入。在八八風災時,這裡的對外道路嚴重受損,甚至影響山裡的生態系統;當地的導覽姊姊告訴我們,榕樹的落葉、蜜蜂的採蜜行為等都深受影響。但山林依舊使人心醉,明明是熾熱的九月,這裡的空氣卻讓皮膚感到沁涼,甚至還有未落盡的油桐花,讓人錯亂了時節。
導覽姊姊介紹德文村的歷史以及一些傳統房屋及穀倉、芋頭窯等設施。
前人將穀倉墊高、架空,以防水患及鼠患 |
文芋窯燒製乾芋粉,作為食物的原料以及出外打獵的乾糧字 |
德文部落裡特別的作物──咖啡,
其在日治時期可是進貢給日本天皇喝的咖啡哦!
|
因為緯度、氣候、土壤合適,這裡的咖啡品質極好,但因為缺乏行銷,名氣比較不如其他地方。這裡種植的是阿拉比卡豆,口味偏酸,我們在此體驗了一邊唱著歌謠,一邊將豆子的外殼打掉(很像打麻糬),用炒鍋焙豆。這是他們傳統處理咖啡的方式。
德文部落還有另外一個特別之處,就是獵人步道! 獵人步道是他們以前的獵區,裡面設置了不同的陷阱,由部落裡的獵人大哥和獵人學校的校長先生為我們導覽及示範。獵人大哥原先在不起眼的隊伍後方壓後,直到開始示範陷阱時,他眼睛一亮,身手矯捷地衝到前方,佈置陷阱;帶著自信滿滿的笑容,不到一會,一個明顯有破綻的窟窿,搖身一變,成為完美陷阱。
在經過一番勞力活動後,令人期待滿滿一桌的豐盛食物。米飯是以營養價值極高的紅藜米和一般白米以1:3的比例調煮出來,自己在家也可以嘗試。比起一般的十穀米,不會有某些人不喜愛的特殊氣味及口感。
這道小米披薩則是用小米製成的餅皮鋪上絞肉,口感特殊,富有原住民風味的創意料理;
另外這道料理吉拿富,就像是原住民的粽子一樣,其中的原料就有利用剛剛介紹的芋窯所燒製後的乾芋粉製作,整體口感較濕潤,與漢人的粽子感覺很不一樣,但是依然美味!
除了不可或缺且充滿香氣的石板烤肉,另外南瓜雞湯則是融入了當地產業的咖啡,有著咖啡的香氣與南瓜的甜味、雞肉的鮮美,溫潤的口感,讓人一口接著一口,最後則是以當地咖啡所製作而成的咖啡凍,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接下來大哥大姐們為我們準備的晚會,雖然沒有原住民文化園區內的表演精湛磅礡,可是卻有著原住民最純樸、真實的一面;低沉的嗓音層層相疊,帶出莊嚴神聖的氛圍,大哥大姐們渾厚的嗓音在寂靜的山中迴盪。有些大哥們自組三人樂團,拿著一把吉他、打著一些俏皮話、唱著一些老歌,他們的動作帶著生澀,歌聲裡帶有一絲絲緊張,即使不完美,可是我們卻見到他們的美好又簡單的快樂,我想比較可惜的是,少了點小米酒來為我們助興吧!
禮納里這一片美麗的永久屋,是八八風災之後災民的新居地。這裡的每幢房屋都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我們來到大社部落體驗陶珠手工藝DIY,滿室的陶藝品上有著各式各樣的紋路,而特別之處在於這些雕紋都是以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美工刀雕製,所以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雕刻大師!我們利用陶珠及琉璃珠來製作吊飾,這裡的陶珠有千百種,琉璃珠在光線的照射下璀璨不已,風情不盡相同,而每個人的作品也帶有不同的風格。
最後,我們來到好茶部落。好茶部落是「脫鞋子的部落」——他們在自家前院鋪上廣闊的石板地,熱情地邀請客人赤腳踏入他們的家園。剛開始我和夥伴不知情,穿著鞋子踏入石板地,被人點醒後才急忙地將鞋子脫去。我們在「魯魯灣」享用午餐,魯魯灣是一間無菜單餐廳,採用的方式都是預約制,與德文部落相比,這邊的料理多了一些地中海風味,更多了一些創意,但是同樣有著美味與原住民的熱情。
店主用充滿磁性的嗓音,向我們介紹魯魯灣這家店的來由。他是一位原本在都市工作,後來返鄉打拼的原民青年;即使許多原住民因為工作而離開原本的家鄉,但仍然有許多人選擇返回家鄉,投入家鄉的發展,如同德文部落的導覽姊姊以及魯魯灣的店主大哥一樣。
這次的旅行中,我看到的不僅僅是表淺的資訊,而是看到了他們真實的一面。他們默默地努力,為家園付出;注入新的泉源、帶來新的點子,使部落生生不息、永不隕落。我也更了解他們的歷史、文化、家園等,這一切是那麼絢爛奪目。來到三地門的部落進行一趟深度之旅,絕對能帶有滿滿的收穫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