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敏
喜歡文學,熱愛社會。有筆而不書寫會辜負這個時代,因此為文。想以更溫柔的力量堅持理想的國家。
「嗨!屏東!」火車行過高屏溪,駛入屏東地區前,目光總會被河岸佇立的篤實橋墩吸引,上方存有鋼桁架結構的部分橋身,昔日磚紅的色澤被時光洗刷泛白,溫柔守望溪畔,迎接每個返鄉游子與光臨屏東的旅人。她曾經接軌高屏二地的繁榮,將屏東豐饒的物產沿縱貫線送往臺灣各地,飽食土地的恩典;當屏東繁榮不再,她載承欲外出打拼賺大錢的南方囝仔,與離鄉求學的莘莘學子,離開故里,留下綿延的鄉愁。
她是下淡水溪鐵橋,現在人們喚名「高屏舊鐵橋」。
十月二十九日,民眾聚集在屏東縣政府大廳拉起布條,抗議二樓內正在舉行的「屏東縣縣立殯葬專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大會。縣政府環保局一度取消可以現場登記入內旁聽的五個名額,排除公民參與的權力,反對高屏溪舊鐵橋旁蓋火葬場的「愛鄉護土自救會」成員,與環評會主席暨環保局局長林雅文產生口角、爆發推擠;之後主席帶走十一位環評委員離開環評會現場,前往三樓的會議室閉門會議,並以層層警力包圍,阻擋抗爭群眾。當天環評決議出爐,以贊成九票、棄權一票──有條件通過!當晚守候到晚間八時的抗爭民眾得知結果,有人激動落淚;三十一日自救會在「左岸。高屏溪」粉絲專頁發表聲明,表示「將走行政訴訟」。
這座載負屏東人感情的高屏溪舊鐵橋/下淡水溪鐵橋,一九一三年竣工。全長一五二六公尺,較當時被稱為日本第一大橋的鴨綠江鐵橋[1]長一百二十二公尺,一躍為「東亞第一鐵橋」。日治時代初期,臺灣內陸交通不便,雖有各市鎮、村庄的聯絡道路,跨地區市鎮的道路卻相當缺乏,僅有「基隆-新竹」段的鐵路。基於全面開發殖民地,日本政府開始建設縱貫線鐵路,帶動西部地區產業飛速發展。一方面打算拓展屏東平原開發,另一面準備環島鐵路建設,縱貫線自打狗(今高雄)南進到九曲堂,又從九曲堂-阿緱(今屏東)、阿緱-溪州(今南州)持續南下建設,是為潮州線。「九曲堂-阿緱」區間最困難的部分,正是橫貫下淡水溪(今高屏溪)的鐵橋工程。總督府延長國有鐵道前,乃由台灣製糖會社的私鐵[2]聯繫外界,然而全臺灣第二長河的下淡水溪,每逢雨季水勢洶湧,河床經常淹沒鐵道,阻斷對外交通;因此決定南下延伸國鐵後,重新架設鐵橋,台糖私鐵則用於運輸建材。工程屢受洪水影響,先是私鐵沖毀、改由水牛車運輸;後碰上南岸潰堤導致工程延後,加上九曲堂地區瘧疾猖獗,全心投入工程督造的技師飯田豐二不幸病倒,留下尚未完工的鐵橋與妻小撒手人寰。一九一三年底完工,飯田技師的好友小山三郎在鐵橋北方立下紀念碑,並在啟用儀式舉行祭典,感念犧牲的英靈。鐵橋連接日治中期商業貿易發達的阿緱街,一車車糖、米自產量豐碩的阿緱地區送出,見證屏東最富裕的黃金時代。一載,便是七十八年。
電氣化的高屏溪新鐵橋啟用後,已屆使用年限的舊鐵橋於一九九二正式年除役,卸下運輸責任。由於盜採砂石猖獗,河床下降導致橋墩裸露,飽受高屏溪湍急水流侵蝕,嚴重影響鐵橋安全,雖然曾嘗試蛇籠保護,但效果不彰,加上當時考量除役在即,便無修繕打算,功成身退後,臺灣鐵路局有意拆除高屏溪舊鐵橋。高屏地區地方人士與文史工作者得知消息,認為高屏溪舊鐵橋深具歷史價值,是重要的文化資產,且是屏東人「家鄉玄關」的共同記憶!幾經奔走,免除其拆除的命運,一九九七年指定為國定二級古蹟,朝鐵橋文化、高屏溪沿岸自然生態兩者結合的遊憩路線經營。即使二○○五年至二○○九年間幾次颱風,高屏溪暴漲沖走部分橋墩,鐵橋毀損,過去橫跨高屏溪的壯麗景觀不再,高屏舊鐵橋兩岸的公園仍是民眾攜家帶眷遊樂的好去處,許多影像拍攝亦喜愛至斷橋處取其特殊景致。
江海主編:《屏東舊夢:從老照片看老屏東》 屏東縣文化局,2004年7月。 |
高雄段的舊鐵橋目前為生態公園,是親近溼地生態的好去處;屏東段的舊鐵橋卻從二○一○年開始,年年面臨即將與火葬場比鄰而居的窘況……
昨日從高雄回屏,看到舊鐵橋就在想有空來查查它的歷史,今天就看到你PO文詳細的介紹,多謝妳。
回覆刪除前二天有看到小步的創刊號,感覺得出你們對故鄉濃濃的關心,加油喔!